二零一六 · 结

前言 (Intro)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

上半年

告别了花瓣。调整自己的步调,整理了近两年的所学。感谢这段时间遇到的人和事。

下半年

入职了阿里云。充满新的挑战和机遇。技术氛围非常好。

做了什么

  • 从 Sublime 切换到 NeoVim,并熟练掌握了 Vim,总结了一套我的 neovim 配置
  • 认识到总结记录的重要性,于是开始写博客和 Today-I-Learned
  • 首次对外做了两场不怎么靠谱的演讲,理解 GitflowJS 漫谈。感谢 Coding 和杭 Node Party 的邀请。
  • 终于参加了宁 JS,然而现场挺失望的。
  • 熟练掌握 Sketch,对 Typography 有了较深入的了解,并开始学习平面设计,从三大构成学起。
  • 开始学日语,还在入门当中。对于音韵构成、书写构成,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  • 经历了大半年的翻译实践,对「信达雅」有了一点浅薄的认知。
  • 参加了几个不同乐队/歌手的演唱会和 Live。
  • steam 上买了好多好多游戏,但就是没玩。
  • 赞助了 7 场知乎 Live。

认知与收获

编程

对于 JS 和 NodeJS 编程有了更深的认知,正在逐渐构建自己的工具栈与框架体系。
对业务应用层的编写,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,虽然需求是多变的,但在一定范围下还是可以做到自动化,关键是如何控制灵活度。抽空总结一下我对写业务的一些经验。
从下半年开始对 Serverless 感兴趣,从 SOA 到微服务,再到 Serverless,开发的抽象越来越高,对于构建业务是非常有益的。
今年终于不停留在表面,脚踏实地地实践测试驱动开发,真正感受到测试是衡量工程化稳定性的必要因素,也是描述程序交互的绝佳方式。

自动化

首先我认为一切符合哥德尔完备性的逻辑,都可以实现自动化。所以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做到。

而在商业公司里做技术,自动化是解放人力的关键。
我们需要复印机,而不要手抄员。
我们需要印刷机,而不需要活字排版人员。
我们需要人工智能,而不需要值班人员。
从农耕火种,到蒸汽时代,到工业革命,到电子创新。
从手动处理,积累经验,变成半自动处理,再重构,变成自动处理。
让代码去接手人的工作,让人去做创造性的事业。

假如有一个专家,能解决很多问题,但是如果事事都要专家来操心,那必定会累垮。
其实专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,建立一个专家系统,让人人都变成领域高手。
解放人力,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同时,帮助别人胜任你之前做的工作。降低人力成本。

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积累应该都是为了能够释放自己而做的。让效率变得越来越高。

但也不能盲目追求自动化,手动不一定劣于自动化。这取决于人们对于手动操作的可容忍度。

没有最优,一切都是权衡的结果。

不要限制自己的能力

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实践,我得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结论,那就是不要限制自己的能力
刚毕业那会,怀揣着「物尽其用,人尽其责」的想法,于是不属于我职业范围或是能力范围内的事就不做,交给更专业的人来做。
然而人是会进步的,当基础能力足够时,可以尝试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,原因有三:

一、可以拓宽视野,以新的维度去看待事物。
二、可以换位思考,体验他人的经历,知道对方的难点。
三、就如锻炼肌肉一样,需要拉伸到自己的极限,撕裂自身的肌肉,第二天才会变得更强。

所以我不止是做开发学技术,还要学会设计,学产品思维,学运营,学运维。
同时在语言上,除了英语,还要掌握日语,会一种新语言,就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,信息量会成倍的增长。
哦对了,因为工作我现在也转做前端了,不过服务端开发也依然在做。所谓的全栈,并非是指掌握多个语言环境,而是指能够独立实现某个业务从头到尾从前到后的开发。推荐我比较欣赏的一篇文章

做事风格

我的做事风格一直是企图做到尽善尽美的。所以初期会很慢,然而在互联网这个注重速度甚于质量的大环境下,慢工出细活的做法似乎是不可取的。
然而,无关乎方法,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结果。我们可能会去看成功者是如何成功的,却少有关心失败者是如何失败的。达不成结果,只能说明自己的方法论还不够成熟。黑猫白猫,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。

我将做事的风格大体分为两种:实用主义与工程学派。
实用主义者做的方案通常是狭义的,只适合特定场景,但能快速实现当前需求。而工程学方案则是广义的,通用的,需要深思熟虑的。两者都能把事件做好,只是关注点不同。
如何统筹实用与工程的占比,是一个长期的修行。

量化

来到阿里,给我带来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要定目标,要可以度量成果。

首先要有个目标,看待目标的眼光,决定你做事的方式和态度。意识到了目标,然后才会努力去做到。无论自己是偷懒还是努力,起码划定了基线,再差也必须完成这个基线。
虽然不是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,但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维度,来量化评价事物的好坏。
结果可以量化,就可以评估和对比。这非常实用,用理性而非感性去认识过程,分析结果。

深度、广度与维度

一方面是技术的深度、广度与维度;一方面是思考的深度、广度与维度。

深度和广度,将是一个不断挖掘不断学习的过程,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。
而维度,恐怕是起决定性因素的。身处一维,则不知平原之宽;身处二维,则不知山岭之高;身处三维,却感受不到历史洪流。能力再大,若始终在同一个维度,恐怕也就如此平凡了。
跳出原先的桎梏,站在新的维度去观察原本的事物,将会有不一样的体验。

知行合一

虽然我明白「知行合一」这句话,但很遗憾目前我还做不到。思想如巨人,行动如矮子,事实上这就是自我写照。
然而认识到事物的存在是一个好的开端,首先要有认知,然后去实践,最终达成知行合一。
能力需要培养,柔弱的绿芽终将会长出参天大树,少年仍可期待。

网络是脆弱的

偶然间想到,网络是脆弱的,是有时效性的。比如,十年前的链接,如今很可能找不到了。一年前的理论,可能现在就过时了。
所以网络上的东西,是与人,与组织紧密链接的。一旦人不去管理,域名会失效,数据会丢失,一切都将不复存在。
另外,一切组织也是与人休戚相关的,灵魂人物一旦离去,组织就不复从前了。

使用邮件和邮件列表

与 XG 交流发现,邮件列表真是个不随着时间而落后的好东西。邮件列表是最适合用来讨论深入讨论话题的地方,邮件是交流的很好方式。

知乎

16 年我在知乎上阅览了 50,951 个页面,阅读了 8,457,866 个字,登录 352 天。
不得不说,知乎是我每天信息流量的一大源头。我从中吸取了非常多的经验,视野拓宽许多。

知乎的存在,让我庆幸自己身于这个时代,知识信息竟能够得来如此容易。
更难能可贵的事,无论是产品还是做事,知乎都站在善的一面。这在国内如此险恶的环境下,显得弥足珍贵。
借用刘飞的一段话「今年发生了很多事,从魏则西到罗一笑,从裸条到生活圈,都让我们反复思考产品技术,与道德观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。产品和技术看似都是客观存在,但他们都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。这种内心对用户细微的善意恶意,会随着用户快速增长被放大,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晰。究竟有没有给用户、给市场、给行业甚至给整个社会创造价值,会是比年终的 KPI 更重要的问题。」

我们需要的是给行业,给社会创造价值的公司。

2017

敏于行,慎于言,勤于思,乐于学。臻于至善。

这是在 2016 年我所定的目标。

而 2017 年,将是 克己与明志 的一年。
克己,是克制与约束,不分散过多的注意力,不过分追求完美。
明志,是为了证明自己,以及向他人发声,分享自己认为对的或是美好的事物。

要完成的事

在新的一年,我需要实现以下几件事:

  • 学习掌握 Go,阅读 docker 源码实现,深入了解 linux 文件、网络系统。
  • 熟练掌握 Elixir。
  • 学习掌握 Rust。
  • 日语过 N3,文字读写无压力。

保持谦虚开放的心态。